分类目录归档:硬件

T-Rad2的鬼斧神工

备胎P5K-E/Wifi-AP虽然同是P35,但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是比P35白金高一个档次的存在,唯一让我有点疙瘩的是SATA口——我用图比划比划,看起来无论如何都要挡掉至少两个SATA口,这样这主板弄不好一装T-Rad2就变成四SATA甚至双SATA了。
可是当我实际把显卡装上去以后,才发现瞎比划是没用的。这T-Rad2装在P5K-E上的切合度,简直就是鬼斧神工。
 
T-Rad2会正好横在SATA2和SATA4上空,但是……留下了足够的净空,在这里插一条普通(不要太高)的弯角SATA线是正好。
SONY DSC
 
SATA3自然毫无疑问可以使用,夹在散热器和主板之间的SATA1,在装上显卡之前就插好线缆的话,也是恰好被散热器和显卡夹在中间,没什么大影响。
SONY DSC
 
 
SONY DSC
 
SONY DSC 
 
 
于是除了SATA2以外,13456五个口都是可用的,甚至SATA2也可以尝试使用一条反向弯角线再折返180度拉出来使,就像我现在用的这样……
IMG_1311
 
所以这个P5K-E真是给我留下了足够的升级空间:
扩展槽从2×PCI+1×PCI-E变成1×PCI+3×PCI-E
SATA从4(5?)个变成5(6?)个
从无到有的Wifi-AP功能
 
顺便喷下利民,才用一年就氧化得不成样子了,可惜Noctua不出显卡散热。
 

大备胎时代

  intel很坏的,1156马上死去要推出1155,而775此时还没退出市场,可是775的定位是低端,于是现在你想找到一片1000以上的775板都难。和CPU内存相比,主板又是最容易坏的东西。这不,我的P35白金版南桥快爆了,插U盘intermittent不认。如果主板爆了你让我去换缩水缩成16:9黄金宽屏的P43?换G41?娶了秋香回来换石榴姐你还可以说关了灯都一样,但是换如花就不是关了灯都一样的问题了。
  所幸我准备好了备胎。来自T爷的P5K-E/Wifi-AP日行一片,刷好了DELL的SLP 2.1,经验证可以直接拿我现在的系统盘接上去启动,存好备用。P5K-E/Wifi-AP无论如何是比P35白金强的,这样P35白金挂了的时候好歹是个升级,要是我现在就换了这板,到时候再降级成P35白金就郁闷了。这P35两兄弟,给我带着Q9550再战三年啊!
  二奶机是Inspiron 530s,专用的机箱和主板,唯一坏了不好解决的就是主板,好在上次也在路上捡到了一片主板,现在也放着备用呢。
  不光主板有备胎,显卡也有了。我现在用的是卖了就跑的P391公版98GTX+,结果从T爷那里又拿到一片卖了就跑的8800GTS 512,当时可是连散热器上的膜都没撕呢。分赃的时候4样东西挑两样,我在HYPER X DDR2-1066和8800GTS 512里还是选了后者,无他,就喜欢P393公版的G92,这片还是128 SP完全版的。
  解码器也有备胎,DDTS-100跟三爷买下来了,还有一个T爷的纯AC3解码器修修可以备用,接上DDTS-100的那条线光插PS3也成。
 
  来吧,不怕坏东西了……

Signature 850尸检报告

首先,外壳有点小变形,而且那个位置看起来很难校正的样子,不过外观总体安好,就是没有标签。

SONY DSC

然后首先量电压,出人意料的是各路电压值全部安好,如果说有什么不正常的话,那就是每路电压都在合理范围内不断跳动
+12V:        12.03~12.14
+5V:         5.02~5.09
+3.3V:    3.33~3.39
+5VSB:    4.98~5.05
-12V:        -11.91~ -11.96

我就想,这是电源问题还是万用表问题呢
本行职业的拿手活,troubleshooting:
1. 把自己大奶接了条USB线测5V电压,结果和死人心电图一般维持在4.96V动都不动,说明万用表没问题?
2. 拿了DPS-300AB,短接启动,各路电压也是有上下几个百分点的波动,说明电源没问题?

这不对啊,拿了节电池,1.313V不跳的,最多跳下1.312V。
难道开关电源空载电压就是乱跳的?我偏偏不信邪,把BT机在工作状态下开膛破肚了,用一个SATA转IDE测量+5V和+12V电压,结果也是……乱跳。讽刺的是我拿传说中不可信(前主板厂家测试工程师对此表示没有压力)的Super IO电压对比,Super IO显示的+5V电压在那里一动不动(这个台达TFX电源的+12V倒是本来就有点跳),我万用表在这里乱跳。
确实是这万用表有问题么,那么为什么前置USB和电池的电压就正常呢……当然,这万用表是老旧了点,从我记事开始就一直是用这个万用表,没准比我年纪都大吧,我都不知道这外壳是发黄还是本来就这颜色了。日本货就是结实。
SONY DSC

火了,拆雷神塔侧板,拿了条IDE模组线插上NP430,进BIOS的Hardware Monitor一边看Super IO读数一边看万用表。

好吧,我不相信这个万用表了。

打开电源看,虽然主电容一侧的PCB看起来有手工痕迹,但电源整体是OK的,没见到什么明显的物理损坏。
DSC025721

SONY DSC

我以为是测试版电源(想当年一个测试版SIG650让我彻底远离了工包,这都是年轻犯下的错误啊)的空焊位让原主人动心去MOD,后来一查评测这里原本就有空焊位啊,Signature高端款也会有空焊位的么,我以为要有也是650W有。原主人太疼了,对于我来说这种电源已经没有任何MOD的必要了。
SONY DSC

 

重新装起来测电压,发现没有PG信号,这就是各路电压都正常但是没有POST的原因么?拆BT机测试,反正有备用主板一块可以换,023。

果然,BT机接这个尸体启动不自检,一直黄灯,而各路风扇因为没有载入控制代码自然是狂转不已了。
那么问题确定了,就是因为没有PG信号,回头找家父解决去。
另外这电源空载有电流声,我也不知道哪里传出来的,说不定把PG信号修复就好了吧。

Abee 440VT

CHH出了Abee 440VT机箱的评测(传送门)。老实说,我对星野或者Abee一直不以为然,我讨厌的正是那种所谓以制作工艺品的态度来制作机箱的做法。

机箱是用的,不是摆在那里装饰的。星野和Abee的机箱,就适合一个有钱人家摆在宽大的写字台上,装个集成显卡主板放那里没事意淫一下。
拜托,E少这样的都去玩车了,哪个傻逼还跟你玩电脑啊。
外观精美(别说我对星野那样在脸上到处镶铆钉的外观也还非常有意见),易拉罐机身,风道基本靠画,真正玩电脑的人,谁不想经常把机器拿出来拆拆装装或者上点高级(=高发热?)配件呢?这时候,工艺品机箱的死穴就出来了。
看看台湾的联力,作为星野的山寨者,他们基本已经跳出了风道基本靠画这个圈子,虽然一天比一天易拉罐,但是联力关注的是一些真正属于机箱(而非工艺品)细节的东西,比如走线、硬盘安装位等。虽然联力现在很多设计方向我也不大认同,但联力确实是在用心努力地做机箱,而不是做工艺品。星野和Abee,目前来看还是有钱人的蛋疼玩物。
题外话,以前关于NMB 8cm S19的话题我貌似查错PDF了,滚珠轴承的是B19……恰巧不知道NMB官网出什么RP故障,S19的PDF不能下载,以后我查到会更新的。

技术的技嘉,关机充电

和华硕新ROG的某些功能一样,同样是在Laptop上出现过的技术,但是移植到Desktop来还是挺有创意的,其实很简单,就是把一路供电电路做到+5VSB上,但是实用性增加太多了。

技术的技嘉越来越技术了,华硕你要加油啊

210a99j

WD15EADS,战翻C1门

存储这么重要的东西,我一向是畏惧做小白鼠的。去年年底要买1T的时候,我就特挑了三碟1T的老版10EADS来买,现在要买1.5T的时候,我也特挑了EADS而不是流行的EARS。况且我这个硬盘要有个分区用来启动XP的,EARS很是麻烦。

众所周知的C1门似乎是在单碟500G上才出现,于是我怎么也得研究下如何对付C1门了。有说用wdidle3就可以的,也有说要用CrystalDiskInfo的,于是我就双管齐下吧。
昨天拿到硬盘,随手插公司电脑上,公司电脑只有AHCI和RAID模式——有传言称最好在IDE模式下搞,我不管了。
直接进去敲wdidle3 /d,done。

测试了一下数据,没有出现某些人所说的使用wdidle3后性能下降的现象。

HDTune______WDC_WD15EADS-00R6B0

到今天已经又开关2次了,C1稳定随着开关次数增长,%C1% = %04% + 10,这样应该算是成功把C1门干掉了吧。

捕获

附上我使用成功的wdidle3下载。另外谢谢董老板,价格真厚道。

Skydrive下载,点我继续

AMD Southern Islands流片完成

Expreview的标题是“AMD下一代GPU:南方群岛流片完成”
看到“南方群”三个字就戳到了我“南方群星”的G点……(虽然正式翻译只有大陆“南天群星”和港台“南方之星”)
 
接下来1-2年内,AMD的制程优势都会力压NVIDIA,问题是现在GPU发展太快了,你们不能学学CPU缓一缓么,tomshardware每月显卡推荐那边在300美元的显卡都流畅跑2560×1600了,而显卡本体越来越长,这架势是要普及全塔机箱啊
于是我淡定地继续用着一年来没跌几个钱的9800GTX+,从中端以下难以降价的态势也可以看出,100美元左右的显卡足以满足群众需求
 
PS:从本周开始访问量稳步增长,虽然明显不如FC2,但也感谢大家能抽出宝贵时间观看这个处于又慢又麻烦的LIVE SPACE上的私人blog。

第一部国产焊接工艺散热器,九州风神制造

在超频三忙于堆鳍片和热管的时候,九州风神做了点真正的实事,这也是让九州风神迈过了从山寨厂向国际大厂的门槛

在这个名叫ICE WARRIOR的旗舰上,我们第一次看到了采用焊接工艺的国产散热器

17

 

18

19

 

六热管,非HDT,鳍片焊接,无论这个东西性能或者工艺细节怎样,这是一个国产散热器的里程碑。跨不过焊接这道坎,山寨永远是山寨,而从今天开始,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散热器生产商诞生在中国大陆。

让我们为九州风神喝彩。

图片来自ITOCP。